西部新闻网:前沿 真实 引领 公益 网站热线:13259888867 总编信箱:xibuxinwen@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西部资讯 > 陕西资讯 > 正文

陕西林业科技史上第一所研究院

www.xibuxinwen.com.cn(2017-08-16)来源:西部新闻网
复制链接关键词:

在秦岭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诞生不久的熊猫双胞胎

“今天,陕西省林业科学院正式成立了!这是我省林业工作中的一件大事,也是陕西林业科技史上的一件大事。”2017年6月30日,陕西省林业科技史上第一所研究院的院长党双忍宣布陕西省林业科学院成立。

省编办核准林科院编制232人,由省林业厅副厅长兼任院长,编制副院长4人,内设珍稀野生动物救护基地、治沙研究所、森林保护研究所、湿地与保护地研究所、生态修复研究所、发展研究所、教育培训部等8个处级管理与研究机构。

林科院的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在全国并不多见。

陕西是全国林业重点省份之一。全省林地面积1.84亿亩,森林面积1.33亿亩,森林覆盖率43.06%。野生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有陆生脊椎动物600多种、种子植物3700多种,其中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80余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植物近30种。如何研究好、保护好、利用好林地资源,不仅是美丽陕西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当下与未来承接发展的重大命题。

“我们成立省林科院,其根本目的就是要为陕西林业现代化、为美丽陕西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对林科院的研究目的,党双忍清晰而明确。

与基因对话,与量子对话,与未来对话

对于搞林业研究的人来说,“浅绿”与“深绿”的区别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差别。其背后,是森林质量、造林能力、护林水平的差别。

我省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69%,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只占全国总价值的2.7%,单位面积价值只占全国平均水平的72.3%。“绿色”基调由“浅绿”向“深绿”转换跨越,不仅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更需要林业科技的强有力支撑。

“我们面临着既要增加森林面积(覆盖率),又要提升森林质量(蓄积量)的双重战略任务。完成好这双重战略任务,是实现由森林(林业)大省向森林(林业)强省转型跨越的必由之路。”党双忍所说的“双重战略任务”,既是陕西林业发展的目标,也是林业科技提升的目标。

每年,我省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600多万亩,而陕北刚看到的绿色也随时面临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秦岭古木新苗也都受到各种因素的考验……

如何保护好陕西的“绿色”?陕西省林科院的思路是与基因对话、与量子对话、与未来对话!

与基因对话,就是要利用最新的基因技术让陕西的珍稀物种资源留存并发挥作用。

陕西省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8种,其中一级6种,二级22种;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83种。为了保护好这些珍稀资源,陕西在2015年就建立了全省首个珍稀树种资源库。资源库收集保存国家一、二级和陕西省级重点保护珍稀树种39种、3800多株,收集古树名木克隆体13种,为保护陕西省濒危、珍稀林木种质资源,维护林木遗传多样性和陕西省林业生态建设奠定基础。

与量子对话,就是站在量子生物学这一科技前沿,了解森林的本质、动物的本质、生命的本质。1930年物理学家P·约尔丹提出了“突变是一种量子过程”。此后科学家先后发现,在光合作用、鸟类迁徙等过程中都有量子效应。与量子对话,将陕西林业科技研究的高度提高到了对人类与生命的责任之上。

与未来对话,就是林业研究的每一项课题、每一个内容都要对自然和人类的未来负责。

我们无法想象,没有了秦岭的层层森林,中国的文明进程会是怎样的?

解秦岭保护之难,解棕色熊猫之谜,解沙漠治理之惑

一所专门以林业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研究院,它要解决的问题究竟有哪些?陕西省林科院提出了“优势特色办院”的宗旨。

“省林科院不能包揽林业研究的所有课题,但在陕西优势特色上不能缺席。在办院过程中,要始终抓住陕西林业优势,突出陕西林业特色,突出本院特色。”党双忍说。以此为宗旨,省林科院一成立就提出三大主要课题——解秦岭保护之难,解棕色熊猫之谜,解沙漠治理之惑。

秦岭是我国南北气候分界线和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然而近些年秦岭滥采滥挖、乱占乱建、乱排乱放、乱砍滥伐的现象虽然有所遏制,却还时有发生。

如何对秦岭的破坏进行科学修复?如何对秦岭进行科学监测?如何对秦岭的研究更加系统科学?

国家公园成为解决这一系列科研目的的关键平台。国家公园建立的目的是保护具有国家或国际重要意义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兼有科研、教育、游憩和社区发展等功能。显然,秦岭国家公园的规划与设立,将成为秦岭开展科学研究进而实现科学保护的最好的基础。

“以国家公园为基础,我们可以进行系统的科学监测、科学实验以及科学推广,并最终解决秦岭保护难题。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将系统地进行秦岭学的研究,我相信这一研究不仅对林业领域意义重大,在地理、文化、经济等方面也意义重大。”党双忍说。

在秦岭科学研究的大课题下,有关棕色大熊猫的研究,是省林科院正在进行的研究方向。省林科院是全球唯一拥有秦岭四大国宝繁育研究力量的研究机构。秦岭大熊猫是陕西生态名片,也是林科院科学研究第一品牌。“如果在破解‘棕猫之谜’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林科院就站在了世界大熊猫研究的前沿。”党双忍说。

如果说,对秦岭的研究是为保护好“父亲山”,那么对陕北沙漠的治理则是对“自然之敌”的挑战。林科院下属的陕西省治沙研究所,在沙漠治理研究上有着享誉世界的成果。美国《时代周刊》曾刊载的《向沙漠挑战》的文章指出,榆林治沙造林的成绩,“这是治沙所与毛乌素沙漠斗争的一个成功例证”。

半个世纪以来,治沙所一直致力于荒漠化防治领域的研究,在沙荒大面积植树造林、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及利用等方面取得了大批科研成果。目前,已有54项进行了验收、鉴定。其中5项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17项达到国内先进或领先水平。

建林业智库,建交流平台,建管理系统

2017年7月18日,在秦岭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马清义正在照顾一对刚满月的熊猫双胞胎。大熊猫像孩子一样吱吱地叫着,马清义一边揉着红红的双眼,一边爱抚地看着拱到他身边喝奶的熊猫宝宝。

“熊猫幼崽一出生,我们就再难睡整夜的觉了。不仅要照顾母猫和幼崽,还要进行相关的科学记录和研究。”马清义说。这旁人眼中神秘的照顾“国宝”的工作,马清义一干就是23年。有关熊猫繁育的研究,他是当之无愧的专家。

从熊猫双胞胎诞生到满月,作为林科院院长的党双忍已经来了三趟了。他不仅来看双胞胎,更在心里酝酿着一个想法,就是建立林科院的科研团队制度,以林业各领域的专家为学术带头人,组建相关的科研团队,进行系列的科学研究。科研团队的组建既搭建了研究的平台,也成为吸引人才的核心。

“我们要动用各项机制,广纳英才。要千方百计用好现有人才资源,调动起每一位同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创新机制引进高学历青年才俊,接纳具有高级职称的优秀人才;要用好院外人才,搭建跨单位、跨部门的人才队伍。通过吸引各类人才,我们要建立陕西林业发展的官方智库,成为林业科学研究的权威。”党双忍说。

林科院还有一项重要责任,就是建立政府、科研机构以及企业等各方面进行科学应用转换的平台。

“林科院科学交流与应用的平台主要有三个层次。首先是基础平台,全省建成科技示范基地28个、科技示范点540个,建设林业科技推广中心站23个,建设天保工程区乡镇林业站26个;其次是互联网平台,搭建互联网+林业平台,在此平台上交流林业科研成果,进行相关资源共享;第三搭建全国乃至世界先进的林业研究团队交流平台。”党双忍说。陕西林业科技史上第一所研究院的各类林业专家相信,他们的研究院会站在秦岭之巅,与黄河对话,与长江对话,与世界对话。

编辑:新闻网西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西部新闻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