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新闻网:前沿 真实 引领 公益 网站热线:13259888867 总编信箱:xibuxinwen@qq.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西部资讯 > 青海资讯 > 正文

青海首次披露投融资体制改革 向民资开放千亿项目

www.xibuxinwen.com(2014-08-26)来源:西部新闻网
复制链接关键词:

   

西部新闻网讯(记者 吕虹萱)在多省陆续展开投融资体制改革之际,地处西北内陆的青海亦不再“旁观”。8月20日,青海省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备受外界期待的青海省投融资体制改革内容首次得以披露。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本次公布的80个项目涵盖水利、交通、电力、市政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及社会事业等多个领域,总投资达1025亿元。

虽然起步稍晚,但青海省此次改革的步伐却不小,其中不乏金融等“要害”领域。在这些项目当中,投资额高达182亿元的“西宁轻轨一号线”项目目前已成立专门公司,负责投融资及后勤等工作。

占青海去年固投近半/

投融资体制改革已成为当前各地最明显的改革动作,目前已有陕西、甘肃、宁夏等地陆续开展,地处西北内陆的青海省此次也向民资招手,推出包括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领域的80个项目吸引社会投资。

青海省此次一举推出的项目涉及水利、交通、金融、石油、电力、市政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及社会事业等领域,总投资1025亿元。

青海省此次鼓励民间资本以合资、独资、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建设营运,即通常所称的PPP模式(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目前这种模式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市政工程建设中。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青海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青海省去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03.90亿元,而此次青海一次开放1025亿元总投资领域,约相当于其去年固投近半比例。

事实上,此次高达千亿的投资项目,被认为是青海省在投融资体制改革再入“深水区”的重要一步。陕西省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宝通认为,青海省吸引社会投资的措施对政府来说,既可放权改革,又能扩大地方投资,促进地方发展。他说,“对企业来说,这是进入国有经济传统领域的机会,可成为混合经济的重要成员,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而在西安石油大学中国西部制造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曾昭宁看来,青海省此次大举吸引民资有其深层次逻辑。“青海的经济增长模式与陕西的经济增长模式比较相似,都是主要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其中以政府投资拉动为主。而政府主要通过高税收与借贷予以支持,高税收中是靠土地财政支撑。但如今土地财政潜力已不大,很多城市已缺乏土地。另外,地方政府负债也较高,有借贷压力。”

曾昭宁认为,这说明传统的投资拉动特别是政府拉动回旋余地已不太大。中央开始采用“微刺激”的方式加以调节,使经济不至于大起大落,其中的一项政策就是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到公共建设当中。

轻轨项目投资逾180亿/

青海省此次吸引民资的举动不仅涉及项目众多、投资巨大,而且开放的领域也较多,包括铁路、金融、石油等“要害”领域。其中,交通项目包括西宁市轻轨一号线、塔尔丁至肯德可克地方铁路等,金融项目包括青海银行增资扩股等。

据了解,国内城市轨道建设首次向民资开放始于2011年的温州。该项目由4条线路组成,总投资达800亿元。负责温州S1线路建设的幸福轨道交通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70亿元,温州市政府划出50%的注册资本向民资开放。目前该项目处在一期建设当中,预计2016年完工。

除此之外,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推出首批80个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营运的项目,包括北京地铁16号线、深圳地铁6号线两条城市轨道建设项目。此外,广州、郑州、杭州等城市的地铁也均有向民资开放的先例。

青海省也向社会资本抛出了橄榄枝。在本次放开项目当中,“西宁轻轨一号线”以其高达182亿元的投资额位居榜首。

西宁市发改委官网信息显示,该项目西起西宁市西城大街,终止于西宁市东川工业园区金开路,东西向贯通主城区,全长29.4km,设站22座,旨在快速解决城区居民东西向出行需求。

“目前项目建设规划阶段已结束,正在向国家发改委进行上报,审批通过之后便准备开展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相关工作。”西宁市发改委投资处副处长冶建国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西宁市此前已设立轨道交通建设办公室,近期又新成立专门公司,负责西宁市轻轨一号线的投融资以及后期运营方面的工作。

“目前已与中国南车[-1.75% 资金 研报]中国北车[-2.77% 资金 研报]、中铁建等多家公司就投资方面洽谈过,同时我们也期待与有实力的民营公司进行合作。”青海省发改委投资处工作人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不过,对于此次投资金额最大的西宁轻轨一号线项目而言,与民间资金的合作对政府亦是一个考验。

冶建国坦言,“双方能否合作成功,与项目本身、政府的执行力以及民营企业自身的素质等因素息息相关。如果民营企业将它们先进的管理经验、雄厚的资本带到项目当中,自然会对项目本身有积极的带动作用。”

放宽民资进入条件/

时值各地加大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之际,各地政府纷纷出台相应配套措施。但以往政府与民间资本合作不乏“玻璃门”和“弹簧门”的问题存在,对于铁路、金融等领域,民间资本往往都是看得见但进不去,或是因项目信息不透明导致社会资本进去又弹回来,项目不能确实落地。

在此情况下,如何打破民间资本遭遇的“玻璃门”和“弹簧门”,发挥民间资本的积极性实现其资本效用最大化,政府和民企均需拿捏得当。

“民企是逐利的,想要提高民间资本进入的积极性就要营造一定的利润空间,消除根本的所有制歧视问题。”曾昭宁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他表示,在所有制歧视下,民间资本很难获得公平均等的发展机会,如果不合理的市场准入限制过多,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将始终难以形成。

除此之外,传统垄断领域形成的“排斥”现象同样掣肘民间资本。

“目前经济领域改革最大的问题和矛盾在于垄断。大型国企之所以能进入到500强的行列,部分原因是因为这些企业的‘特许经营权’,垄断资源能制定垄断价格,进而取得垄断利润。”曾昭宁表示,市场经济需要公平竞争。

不过,在逐步放宽民资进入垄断行业条件的情况下,让市场信心越来越强。

曾昭宁对此亦表示乐观,他认为此次青海省公共基础设施向民间资本的放开,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反垄断”中迈出的重要一步。“在未来的市场化经济进程当中,民营资本终会和国有资本拥有均等的机会和权利,真正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张宝通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随着西部大开发和向西开放的推进,西部各省在全面深化改革,发展混合经济方面不断前进,会进一步放宽民资进入垄断行业的条件,改变目前国有经济为主体的现象。”

编辑:新闻网西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西部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西部新闻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
推荐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