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2日
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贾平凹
对专访他的《新京报》记者说
我想提关于秦岭的建议
不光是秦岭的生态保护
更应该提升到一个精神层面来认识秦岭
还有关于‘龙’的对外英语翻译的问题
希望有关部门重新翻译关于龙的概念英语翻译的问题
希望有关部门重新翻译关于龙的概念
我还建议会议名单里
女性的名字后边不要注明‘女’
取消这个注释
为什么不在男性后面写个‘男’呢
我觉得这种做法对女性反而不公平
一、案由
龙是中华民族的标志性符号,在中华文化和国家形象传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龙在英文中对应的翻译“dragon”(音“拽根”),在西方文化中是怪兽恶魔的名称,因为翻译的问题,使中华文化和国家形象的传播受到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建议改变龙的英文翻译,将“龙”英译为“loong”。
二、案据
(一)龙与“dragon”在形象、内涵上有重大区别
龙最初是华夏族的图腾,进而演变、发展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和文化标志。在中国人心目中,龙是司水灵物、通天神兽、吉祥瑞符、人杰喻体、权威象征、和平使者,整体上是善和美的象征,为人类奉献的基本上是福佑性、建设性的正能量。全球华人都认同自己是人文意义上“龙的传人”,龙在中国文化中地位崇高而神圣。西方的dragon是喷火怪兽、害人邪魔、战祸标志、恐怖象征、罪恶载体,整体上是恶和丑的象征,给人类提供的基本上是灾难性、破坏性的负能量。dragon一直被排斥在西方主流文化之外,在西方文化中地位低下,基本上是被贬损、杀戮、镇压、否定的对象。从形象看,龙头大嘴宽、肚细腹小、鳞片平顺柔和;dragon头小嘴尖、肚粗腹大、鳞甲生硬带刺,普遍且一直有双翼,巨大且形似蝙蝠翅膀。整体观之,龙潇洒美观,dragon狰狞丑陋。
龙与dragon的误译,可以追溯四百多年前的16世纪,意大利传教士罗明坚和利玛窦编写的《葡汉字典》,就有误译的迹象;19世纪初,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其编写的《华英字典》里,明确地将龙译为“dragon”,谬误流传至今。
(二)改变龙的英文翻译很有必要
名不正则言不顺,龙与dragon的长期误译,对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中国的国际形象已经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许多西方人不清楚龙与dragon的区别,以为中国人崇拜的龙是“怪兽”和“恶魔”;一些不怀好意者,利用误译将中华民族、中国人与dragon划等号,妖魔化中国。
龙作为中国文化的标志性符号,事关中华民族的文化形象和中国的国家形象,纠正翻译错误,改变由此带来的国际的误读,有利于中华文化的全球传播、有利于提升国家形象。龙与dragon的翻译错误是西方人有意或无意造成的,今天的中国人站出来纠正错误,更是中国人文化自信的体现。近年来,我与龙文化研究专家庞进及青年学者张博、王立志等多次就此问题交谈,一致认为,对外宣传时要划清龙和dragon的界限,纠正错误的翻译。
三、建议
参考把中国功夫音译为“kongfu”的做法,建议将龙英译为“loong”。
因为英文中已有发“朗”音的意为“长”的“long”,如果用汉语拼音“long”,会造成麻烦,故给“long”加一个 “o”,成为“loong”;“loong”发“龙”音,看上去好似长长的龙有两只大大的眼睛。建议由国家外宣部门和语言主管部门采纳此建议,对外公布将dragon翻译为“loong”的方案。